球墨铸铁用一般的钻取的方法制得的试样测定其含碳量时,测定误差很大,往往不能符合生产要求。其原因主要是球墨铸铁本身碳含量在组织中分布不均匀,很大一部分碳以球状或团球状石墨形态存在于组织中。钻取时得到的是铁屑和游离石墨的混合物,因此测定碳含量误差大。过去曾有一些资料报道球墨铸铁的取样和制样方法,总的看虽有改进,但还不完美。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:
(1) 作为生产工序间控制,可以在球化前取样测定碳含量;再根据球化剂的碳含量,估计出球铁的含碳量范围。用于工序间控制。
(2) 熔炼时采用薄片方法取样,取小薄片为分析试样。
(3) 对于试棒或者成品采用刨取法,刨成小块状作为分析试样。
(4) 用小钻头钻取细屑,然后尽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破碎,全部过筛,混合后成分析试样。
表面经过处理的成品或是剖析未知样品时,应注意表层化学成分和样品内部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可能不一样,如:渗碳、渗氮、渗硼或是热加工时脱碳都使样品表层化学成分改变。
一般分析这些样品成分时,应去除表面2mm左右深度,然后再制取分析用的试样。
对于大型铸件或铸钢件(特别是高合金铸件),容易产生成分偏析。一般应在订货时由供需双方商定取样检验的方法,应该确定是试棒取样分析还是实物取样分析。若是实物取样分析应规定取样部位,以免因产品成分偏析而引起争议。
合金钢管(特别是高合金钢管)化学成分偏析较大,其中碳量、钛量等元素表层和里层不一样,偏析较大。验证分析时都应按规定部位和深度采取和制备样品。
|